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鲁郊祝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四
以斯□音赤羽,去鲁侯之咎(《说文·鸟部》「□」引鲁郊以丹鸡祝。)
子骏中书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周公作邑成康,玉帛从兹走万方。
四向山河围殿阁,千家花竹间田桑。
游人选胜停车马,词客寻春杂咏觞。
幸得閒官陪几杖,欲酬佳句愧荒唐。
次韵长沙郑监庙公选 其一 南宋 · 曹彦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先生清德彻寒泉,应俗周旋更折旋。
游宦向来徒溷耳,盛名今得孰多焉。
诗严尚作蜂腰格,志大宁忧马腹鞭。
却似周公勤小物,乱挥珠玉掷忘年。
破斧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
既破我,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将。(一章)

既破我,又缺我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嘉。(二章)

既破我,又缺我
周公东征四国
我人斯,亦孔之休。(三章)

按:破斧三章,章六句。
贾文元生日(时为侍中 北宋 · 范纯仁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宝运兴王国,真贤降帝庭。
乾坤深毓粹,河岳共储灵。
庆泽贻谋远,光华变世丁。
精心该古学,夷步涉仙扃。
虎变腾彪蔚,鹏飞绝窈冥。
畋占渭滨兆,梦肖傅岩形。
姬旦兴周典,桓荣授汉经。
四聪延启沃,百辟仰仪刑。
金节临全魏,天声震北溟。
仁恩宣雨露,威令肃风霆。
玉垒兼前好,黄枢冠旧厅。
出封仍衮职,开国直龙廷。
乐育先儒学,忧勤察讼囹。
谈宾延白屋,卫剑匣青萍。
体貌师臣贵,功名史笔青。
朝廷方倚重,民物傒图宁。
大厦容栖翼,洪钟谢寸莛。
徒能继舆颂,倾意祝遐龄。
皂旗儿 元 · 无名氏
 出处:元人小令格律、御定曲谱
炕暖窗明草舍低。
谁及。
周公枕上梦初回。
呀,直睡到三竿红日。
泮水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
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一章)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笑,匪怒伊教。(二章)

思乐泮水,薄采其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三章)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四章)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在泮献囚(五章)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于征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讻,在泮献功(六章)

角弓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
尔犹,淮夷卒获。(七章)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八章)

按:泮水八章,章八句。
大誓 其一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
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受先公功。
毕力赏罚,以定厥功。
明于先祖之遗”。
师行,师尚父左仗黄钺,右把白旄,以号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
王跪取入,涘以燎。
群公咸曰:“休哉”。
周公曰:“虽休勿休,祗事不怠”。
既渡,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雕,其色赤,其声魄。
五至以谷俱来。
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周公曰:“茂哉茂哉。
天之见此,以劝之也”。
恐恃之,使上,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
八百诸侯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尔未知天命,未可伐”。
乃还师归(《尚书大传》、《史记。周本纪》、《齐太公世家》,《汉书。董仲舒传》、《书。太誓序疏》引马融《书序》,《诗·大明疏》、《思文疏》、《閟宫疏》、《周礼·太祝疏》、《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白虎通·爵篇》、《楚词·天问》注,《文选·幽通赋》旧注、《艺文类聚》十六、《御览》一百四十六。)
閟宫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
閟宫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
弥月不迟,是生后稷
降之百福,黍稷重穋,菽麦
奄有下国稼穑
有稷有,有
奄有下土,缵禹之绪。(一章)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
致天之,于牧之野。
无贰上帝临女。
商之旅,克咸厥功。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侯于鲁。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二章)

乃命鲁公,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
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
降福既周公皇祖,亦其福女。(三章)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白牡骍刚牺尊将将
毛炰胾羹,笾豆大房
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尔炽而昌,寿而臧
保彼东方鲁邦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
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四章)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万,贝朱綅烝徒增增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
昌而炽尔寿而富。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尔昌而大,尔耆而艾。
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五章)

泰山岩岩鲁邦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六章)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及彼南夷莫不率从
莫敢不鲁侯是若。(七章)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
,复周公之宇。
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受祉黄发儿齿(八章)

来之,新,是断是度,是寻是
松桷路寝孔硕
新庙奕奕,奚斯所作。
且硕,万民是若。(九章)
按:閟宫八章,二章章十七句、一章十二句、一章三十八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
大誓 其四 西周 · 周武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周公曰:“都,懋哉。
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周礼·太祝疏》)”。
四内盟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吕氏春秋。诚廉》:「武王使叔旦胶鬲于次四内,而与之盟。」注:「四内,地名。」)
祷书 其一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云云。亦藏其策于府。及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祷书,乃泣,反周公。」)
祷书 其二 西周 · 鲁周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王未有识,是旦执事。
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史记。蒙恬传》:「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云云。乃书而藏之记府。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案即《书。金滕》事。《书》谓代武王,《史》谓代成王,为异。)
藉笔牍书教周公 西周 · 王满生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社稷且危,传之于膺(《说苑。指武》:“齐人王满生周公周公曰:“先生何以教之?”王满生藉笔牍书之曰云云。周公仰视见书曰:“唯唯,谨闻命矣。”明日诛管蔡。”)
置酒 唐 · 郑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千日醉 孔丘 周姬旦
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
愿逢千日醉,得逭百年愁。
卒卒周姬旦,栖栖鲁孔丘
平生能几日,不及且遨游。
扬雄传后 宋 · 章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
世皆称扬子云作《剧秦美新》,以取媚乎妖莽。
而《法言》亦曰「自周公已来,未有如汉公之懿也,勤劳则过阿衡」。
噫,诚如是,何以为子云哉!
始读其书,则固疑其为人;
及读班史列传,则曰哀、平之世,莽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三世不徙官。
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其恬于势利如是,而卒无一语称雄有《剧秦美新》之作。
其后,时人讥之曰「爰清净,作符命」者,盖是时刘棻以符命被戮,棻尝学奇字于,及索其党,恐祸及,遂有投阁之事,非谓其身作符命也。
以余思,若《美新》之文,乃当时诸儒嫉者所欲以隳其名于后世,非本作也。
既以是文隳之名,又惧后世以茍避一时之祸,非本意媚莽,则其名未甚隳矣,于是又即其所著《法言》,加之以「汉公之懿」,以表里其说,欲使后知真屈道媚莽者。
夫嫉之深,莫如班孟坚
其传末称其非圣人而作经,故卒有灭绝之祸。
茍有媚新,直而书之,足以累于千万世间,反默而不传也。
又称其恬势利如前之所云哉?
之《典引》曰:「扬雄《美新》,典而无实」。
余亦谓当时嫉者造作《美新》,又恐不得传于后,故增是辞于《典引》之中,以信其传。
不然,弗称于本传而反称于《典引》也?
且雄果有媚莽之文,岂不能取封爵、获富贵于莽朝哉?
终莽之朝,位才一大夫,盖其守正自若,不挠不屈,而至于是也。
夫所谓「法言」者,言而为后世法也。
茍称妖莽之勤也过于阿衡而继于周公,则一茍媚之书,何以为法于后世哉?
雄果以是言媚于莽,则其后敢曰「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夫」乎?
知莽之必灭,汉之必兴,潜著是言于言之末,欲以刘氏之复立者,是其怀忠履洁若是之炳炳也,又何以致疑于哉?
噫!
柳宗元仲涂,大儒也,皆惑于是言而曲为之说,虽欲释之过,而不知非所为也,又况于不及二柳者,则其致疑之心,果可以释乎?
余是以书之传末,以告来者。
齐鲁之命 西周 · 周成王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
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鲁语上》:“展禽使乙喜犒师曰:“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引末二语。)
言灾异疏淳祐七年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臣伏自丙午之夏被命造朝,今一年馀矣,所见灾异不可胜数。
惟岩廊之上宴安自如,而海内之人寒心已久。
五月不雨,旱暵为灾,河港断流,秧不入土。
既踰夏至,无望晚禾,纵有沾濡,仅洒尘壒。
最可怪者,闽中之水、江西之涝同此一时,而近畿诸郡乃以旱告。
上天仁爱之意,厥有攸在。
此非责躬修行之时乎?
此非下诏求言之时乎?
此非避殿减膳之时乎?
臣延颈企踵,以望此诏久矣,而九重深严,迄无声闻,臣工观望,亦失开陈。
但闻今日醮内庭,明日祷新宫,今日封神祠,明日迎佛像,倚靠于衲子,听命于黄冠,是皆无益之举。
所谓咸平明道熙宁绍兴淳熙求言之故事,迄不复讲,而专袭靖康不举行之失,以遏天下敢言之口。
此臣所以愤闷不平,激而为今日之疏也。
且今日之旱与庚子异。
庚子之旱,旱于秧苗已种之馀;
今日之旱,旱于秧苗未栽之际。
已种者尚犹有望,未栽者已无馀觊矣。
委之于天数之适然,可乎?
或曰桑林之祷,六事自责,是汤未尝有此失,特疑其词而逆致其防耳。
今宫中府中之事窒而不通,治内治外之政阙而不举,道揆轻而法守紊,刑罚滥而贪黩滋,则政之不节,有其实矣。
干戈征敛之重交困于民生,饥馑流徙之虞遍形于田里,鱼介劳而下多苦,鸿雁散而民未安,则民之失职已有其證矣。
内而邃馆增筑石山,外而新宫大展藩屏,降及侯王之邸第,争兴轮奂之斧斤,则宫室之崇,有其所矣。
权宠之地既窟令,请谒之门争求王圣,旁及嫔嫱之贵,亦多依托之私,则女谒之盛有其候矣。
货财多入于水衡,宝赂交通于禁密,力之大者可以营权位,力之微者可以鬻州符,则苞苴之行有其信矣。
谄渎相蒙于上下,奸谗交乱于爱憎,阴毒中人者力比于含沙,睢盱行世者工侔于鬼蜮,则谗夫之昌有其验矣。
而九五之尊,亢然居上,未闻出一言,下一诏,如桑林之所谓祷者其为亵天,不亦多乎?
臣应之曰,今日六事之失,其形已成矣。
臣民言之亦众矣,吾君之听亦玩矣。
与其铺陈旧失,以取吾君之玩,曷若于六事之外,求其近事之切于利害者而极言之,以冀吾君之一悟乎?
臣生长远方,赋性愚狷,其敢回隐,以负陛下隆天厚地之知?
请遂言其槩。
臣窃尝读《易》,至于《恒》,见天地万物之情,惟其常而已。
日月惟其常,故北夏南,朝震夕兑而能久照,不则不常其道矣。
四时惟其常,故兑,坎而能变化,不则不常其化矣。
圣人惟其常,故居上不骄,处柔不躁,顺动不失,守正不变,而能化成,不则不常其德矣。
常则久,反常则息;
常则善,反常则恶;
常则吉,反常则凶。
然则常之为道,其人君凝固善念之大机括乎。
陛下以至明至圣之资,临政愿治,于今二十有四年,阅天下之理不为不多,习国家之事不为不熟,发而为政,一一中节,布在天下,著在人心者,固不可以一二枚数。
然最其著见而关系甚大者,有三事焉。
正人,国之精神也。
陛下惩衰周监谤之失,垂情容纳,天下于是服陛下之量。
草茅,国之气脉也。
陛下惩孤秦贱士之失,推诚尊礼,天下于是服陛下之诚。
小民,国之大命也。
陛下惩潢池弄兵之失,加意抚绥,天下于是服陛下之仁。
夫三德者,天下之所仰望,以为平治者也。
而陛下勉焉,可谓大过人矣。
使行之力,守之笃,持之定,不间断焉以睽其常,不二三焉以窒其常,则终始如一,时乃日新,而常之功用凝矣。
然自去冬以迄于今,仅五阅月,而所为骤变,不类故常。
岂陛下于长久不变之义或未之思欤?
抑情意厌倦,易其旧而新是图,必尽弃平日之程度而不复存欤?
不然,何其变之倏,更之骤也。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
往者柄臣类于千官百辟之中,择其踪迹诡秘、敢行不义,以为吾之役,与夫至庸极陋、贪懦无耻,决不至于妨吾之事者,而后用之于要津,由是人主不得闻天下之事,是非淆乱,无所不至矣。
比岁以来,此弊已革,所用之人率皆正直。
然以建议立论,謇謇谔谔,辄不为人所容,盖有厌而弃之者矣。
去腊二台谏之逐,󲦤绅愕眙,韦布嗟惜,往往私窃妄议,以为二臣所以获谴者,必其言宫庭幽隐之过也,必其言宦寺女谒之私情也,必其言君子小人之朋比也。
及退而考其所为,则为其议论久静而再言嵩之,为其弹劾甫息而又论陈韡
夫权奸接迹,表里为欺,论之诚是也。
今乃借中伤善类之名以逐之,而不顾其指挥之乘快也。
稽诸故典,唐介文彦博,斥去未久,旋复召用。
今嵩之已都书殿之荣,陈韡亦受元枢之命,而琰与昴英一斥五月,未闻有召用之期。
旌直言者,固如是耶?
此臣之所未喻也。
词臣之去,中外小大之臣相与惊疑,私窃妄议,以为词臣之所以径去者,必以其尝言天伦之不可昧也,必以其尝言台谏之不可逐也,又以其尝言新宫之不当建也。
今退而徐考其所为,则谓其请老非一章,求去凡十疏也。
夫重于起家,轻于去国,固臣子之高致也。
今预忧暑途之可畏而听其径归,姑徇人言之可畏而复预经幄,予夺轩轾见于思虑委折之馀,而狎侮娱嬉形于词意抑扬之表,待仁贤者,固如是耶?
此臣之所未喻也。
其他如王佖之直情径行,虽乏委曲,然他日之事,乃以南阳而获谴。
岁月既周,畀以远节,非特见天道之当复,亦可验圣心之易回也,而又屏之。
王爚守正不阿,虽少疏通,然龙翔之役,论谏甚力,其于圣德,所补不细。
今杜门求去,非特见去就之当然,抑亦见风操之不屈也,而遂逐之。
此陛下不以直臣视直臣,而锐于逐之,其失一也。
旱何为而不作耶?
议政乡校,郑国以昌。
策士大廷,汉室以治。
是士气不可一日不养也。
然所贵乎士者,以其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挟其所甚重而眇其所甚轻也,尊其所可贵而轻其所可贱也,岂区区富贵可得而轻重哉?
去岁四学之士,始也以敢言而蒙荣,终也以多言而蒙辱。
方其敢言也,孰不以青天白日为清明,凤凰麒麟为美瑞?
及其多言也,既以一试之饵诱之于前,复以不试之令制之于后,既驰骤之,复束缚之,既羁縻之,复簸弄之,一切以啖婴儿、御童仆者为一时之予夺,使患得患失而不敢言,钳口结舌而不复言。
意向之所之,甚于斧钺之诛,而一语之轻出,过于市朝之挞。
其为厌薄,不既多矣乎。
三岁取士,古制也。
举于乡,试于春官,覆试于有司,亲策于天子之庭,重事也。
方其始也,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曰宾者,敬之至也。
及其终也,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而受之。
曰拜者,尊之至也。
夫宾之拜之,犹恐不敬,今济济锵锵,群然而来,而搜索挟书之令已拟其后矣。
夫挟书有禁,国之法也。
徇习于累年法制之宽,纵弛于一朝恩数之滥,陛下而有意更革之,则先期而致戒,三令而五申,夫孰不洗心涤虑,以应新令?
今告谕甫形,知闻未遍,一旦守阍之吏、禁卫之卒已得而孰何之,颠倒其衣裳,仳离其冠屦,诟骂之声不绝于口,而士则乍入君门,不敢哗也。
掊击之势不绝于道,而士则乍入君门,不敢声也。
间有挺特之士,不受屈束,则相与仇视而姗笑之。
逆使鲠直之气沮抑而不得伸,缊蓄之胸迷惑而不得吐。
或畏惮而远遁,或惊疑而成疾,呜呼!
何其重不幸耶!
陛下二十四年之间,未尝有此举动。
今此手一滑,而僇辱至于如此,此陛下不以士类视士类,而轻于辱之,其失二也。
旱其有不作乎?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天畏棐忱,民情难保。
言民则至繁而易安,小民则至微而易动。
君臣之间,交相警告,使知邦之根本专在小民者,盖国家之亡不在大族,不在诸侯,不在奸雄盗贼,而止在于小民之身。
是天命未足为天命,而人心乃所以为天命也。
其所关系,岂小小哉。
近者因感生帝大兴土木,拓开辇路,增广祠庭,七八百家之居屋随手毁除,一万馀口之黔黎聚头嗟怨。
陛下虽捐水衡少府之积增直价,然都城之内人心皇皇,道路籍籍,咸谓陛下兴此不急之务,以毒我民。
彼其穷闾故屋,暑雨淋漓,曾不能以自覆,而陛下忍毁之乎?
败絮破衾,风雪凝冱,曾不能以自温,而陛下忍毁之乎?
隆寒皲瘃,坐须穷饿,曾不能以谷其腹,而陛下忍毁之乎?
陛下起自民间,其于民之疾苦,亦熟悉之矣,胡独于此而用其忍耶?
不宁惟是,毁室之谤未已,失带之事旋兴。
祖宗敷遗之宝,一旦失坠,陛下觉之,夫孰不以为当然?
掌宝玉者当诛而不诛,盗宝玉者当诛而未即诛,此国法之不可贳也。
而有司奉行过当,无故而估籍平民,乾没宝货者不可胜数。
市井之间,族谈聚议,皆谓某人已籍矣,某人已狱矣,所籍已踰所失矣。
夫平民见利而迁,初岂知其为宝玉大弓哉?
使其知之,何敢以一身轻冒法禁?
此其情亦可以阔略矣。
太祖皇帝谓「朕有三条带,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
今淮蜀之要地,祖宗之所宝也,陛下失其半,亦既累年矣,而不之问,顾乃因一带而扰害百姓耶?
甚为陛下惜此举措也。
秦揭竿之夫,起于闾戍之频仍;
唐天宝之盗,兴于百姓之嗟怨。
万事之得,或以一事之失而召怨;
万人之悦,或以一夫之怨而生乱。
此天下必然之理也。
今所失非一事,所怨非一夫,陛下而可以细微而忽之,至愚而目之乎?
此陛下不以小民视小民而锐于忽之,其失三也。
旱何为而不作乎?
夫一善之扬,可以顺天也。
今一失于简贤,而容受之德反其常,则非所以顺天矣。
一俊之吁,可以事帝也。
今再失于辱士,而敬体之德反其常,则非所以事帝矣。
一小民之安,可以永命也。
今三失于害民,而仁爱之德反其常,则非所以永命矣。
此旱之所应也。
人徒见陛下自去腊以至于今兹,所失非一事,而不知上天自去腊以至于今兹,所应亦非一变,陛下不数月而见此三失于天下,上天不数月而见此数异于国中,一事失则一證见,一德亏则一变生,影响形声,其机甚捷,岂不大可畏哉!
虽然,三者之失固在陛下,而绳愆纠缪则在大臣。
古者大臣格君心,皆于过失未形之际,不待已形而后言也。
益之戒舜,则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是舜未尝有疑贰之事也。
召公之戒武王,则曰「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
武王未尝有狎侮之事也。
周公成王,则曰:「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成王未尝有忽小人之事也。
未尝有此事,而二三大臣拳拳告其君若此,是敬其君而不忍置之于有过之地也。
今大臣以师臣之旧,居伯益、周、召之位,其可不使陛下为舜、武、成王之君耶?
然则欲改陛下之旧失,以起今日之新功,则大臣当斋戒沐浴,积其诚以告于陛下曰:宁考所以传位于陛下者,以陛下能敬贤,能礼士,能安民也。
前日不幸而有拒谏之事,又不幸而有辱士之言,又大不幸而有害民之举,若悔心一生,则前之所谓不幸者,皆如日月之食焉。
不然,臣亦末如之何矣。
陛下性高明,一闻此言,必翻然改悔,自圣衷,避殿减膳,诏天下臣民极言朝政之阙失。
然后宠章李于既斥之馀,礼多士于沮辱之馀,安百姓于离析之馀,使天下咸曰:「大哉王言」!
又曰:「一哉王心」!
则简贤之失转而为容受,慢士之辱转而为优礼,害民之举转而为安民。
二十四年曰量曰诚曰仁三者之德,复全于今日,而无骤反故常之讥矣。
天变其有不弭者欤?
《语》云:「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惟陛下力行之。
云南 唐 · 高骈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
大唐圣皇帝德配二仪。
光齐两曜。
仁沾动植。
圣役神龙。
煦万国若青天。
养兆民同赤子。
东邻弱水
西届流沙。
北通阴山
南抵铜柱
莫不贡琛而纳赆。
航海而梯山。
请混车书。
愿为臣妾。
是知卑微萤耀。
不敢并于太阳。
龌龊蹄涔。
焉能踵于神骥。
且自九彝八狄。
七戎六蛮。
虽居要荒。
尽尊中国。
纵外夷骄倨。
岂中国等伦。
且以蠓蜹之飞腾。
不离沟渎。
欲追鸾凤之羽翼。
拟接熛霄。
云南顷者求合六诏。
并为一藩。
与开道途。
得接邛蜀。
赐书习读。
降使交欢。
礼待情深。
招延意厚。
周公之礼乐。
孔子之诗书。
片言既知。
大恩合报。
复穷兵再犯朗宁
重陷交阯
两俘邛
一劫黔巫。
城池皆为灰烬。
士庶尽为幽冤。
转恣胸襟。
罔知悛革。
越巂之旧地。
相如之故城。
凌犯不休。
贪残转甚。
交阯都护
不闲理兵。
朗宁元戎。
未解诛寇。
受以侵欺。
容其残暴。
某比者亲征海裔。
克复龙编驾三千之师。
剿十万之寇。
南定县全军陷没。
如乾镇匹马不回。
罗和一空。
嘉宁俱尽。
赞卫段酋迁斩首。
骑将麻光亮亡躯。
李善龙面缚军前。
张诠生擒阵上。
沈白衣殁命之众。
如赤日消冰。
杀朱弩祛苴之军。
若红炉焰雪。
诺眉就戮。
思缙自裁。
董译龙之悽惶。
范昵些之窘沮。
江桥则尽底焚烧。
采筏则从头覆没。
波封瓦解。
扶耶大隳。
容易诛锄。
若高原之纵燎。
等閒扑灭。
如顺阪之走丸。
收复城池。
扫殄妖孽。
仗睿谋之果断。
资神术而追擒。
韩信灭赵之功。
乐毅定齐之策。
其于胜负。
诏国同知
昨日来镇西川
移徙汾水。
仗节单车。
大开城门。
放出人物。
固无疑阻。
直拟诛锄。
前诏王遣张栋成等扬言和好。
身才入境。
兵已继来。
侵欺大国。
荧惑元戎。
戮仆之仪。
须依古典。
已军令处置。
诏国前后俘获约十万人。
今独送杜骧妻。
言是没落。
杜骧守职。
本在安南
城陷驱行。
故非没落。
星霜半代。
桎梏几年。
李氏偷生。
空令返国。
杜骧早殁。
不得还乡。
今则训练蕃兵。
指挥汉将。
铁衣十万。
甲马五千。
邕交合从。
黔蜀齐进。
昔时汉相。
有七擒七纵之功。
今日唐臣
蕴百战百胜之术。
勋名须立。
国史永书。
且杜骧官衔。
李瑶门地。
不是亲近。
但王室疏宗。
天枝远派而已。
李氏并诏国木夹。
并差人押领进送朝廷。
是故牒。
犬韬 其三十二 战国齐国 · 齐太公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六
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
至于河上,雨甚雷疾,武王之乘横振而死,旗旌折,扬侯波,周公进曰:「天不祐周矣。
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恶,故天降吾祸」。
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
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于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
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城备设而不守,亲擒,悬其首于白旗(《御览》十三,三百二十九,三百四十)